当前位置:首页 > 疏通化纤法 > 内容

中医疏通化纤法——化痰软坚散结


时间:2023-04-22 点击次数:

  根据中医“留者攻之,坚者消之,结者散之”之诣,化痰软坚散结能缓消瘀积,可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。慢性肝病肝纤维增生属中医痰的范畴,故抗肝纤维化应重化痰,化痰法是抗肝纤维化的措施之一。软坚散结可磨化久瘀,消痞块,祛瘀生新,能复肝体之柔。

  疏通化纤法之痰与湿的形成都与人体水液代谢密切相关。早在《素问·经脉别论篇》就有言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通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水液的代谢先经脾的运化,复由肺气通调,三焦决渎,肾及膀胱的气化作用而完成,与五脏皆相关。任一脏腑功能失调,影响水液代谢,都可能生湿、生痰、生水、生饮。湿、痰、水、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,故痰与湿、水、饮均同源。

  然而疏通化纤法之痰、湿、水、饮四者又是有区别的。一般认为湿聚为水,集水成饮,饮凝成痰。因而从形质而言,稠浊者为痰、清稀者为饮,更清稀为水。而湿及水液弥散浸渍于人体组织中的状态,其形质不如痰、饮、水明显。因而四者虽同源,但因形质不同而异流。若以生活中常见之物来比拟痰与湿,则痰似糊状,湿似水而流动不拘,糊烤之则焦,水烤之可干。肝主疏泄,通调气、血、水,生理上失调,最易导致气血瘀滞,生湿结痰,化火伤血。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还有通利三焦,疏通水道的作用。由于水为阴质,靠气推动,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,气机调畅,气血调达,脾运建旺,三焦水道通利,则水湿得以运化,而无水饮滞蓄之患。若肝疏泄功能障碍。三焦水道不利,而致水液不行。在慢性肝病过程中湿、水、饮、痰是重要的病理产物,如:肝细胞肿胀,细胞外基质增多,结缔组织增生,淤胆,结石,肝内脂肪堆积,胃、肠壁水肿,胸、腹水等。

  我们认为:导致肝纤维化的细胞外基质堆积即为“痰”的一种,故抗肝纤维化,促肝纤维化逆转应注重化痰的治疗。痰具有粘腻性和阻滞性,痰的粘腻性能聚邪碍正,易留恋其他病邪,常使病情缠绵,病证迁延难愈;痰的阻滞性对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阻滞,所致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是“不通”,不通则局部气血津液不继不荣。影响慢性肝病“痰”生成因素是多方面的。肝主情志,若七情内伤,使肝之疏泄失职,则肝胆之气横逆,气机逆乱,可阻碍水液运行,津停而成痰。朱丹溪曰:“气有余便是火,肝气怫郁,郁而化火,煎熬津液为痰。”
中医疏通化纤淋滞疏通丸

  肝失条达,失去柔曲之性、横犯脾士,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水谷不化,水湿停聚而生痰。若肝气升发不足,“木不疏士”,使脾胃建运失常,水液停留而生痰。肝升发过亢,不受金制,反来侮金,金受侮失宣降,浊液未排,精津未疏,水道不得通调而成痰。肝木为肾水之子,肝受病,子盗因气,肾气亏损,气化无力,津液代谢失常,停滞成痰,或肝阳偏亢,虚火灼津、炼液成痰。在慢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,肝气郁结可成痰,脾失运化,湿浊内蕴而生痰,热邪灼津亦可结痰,痰形成后与瘀血交结,阻于经络中,成为一重要的病理。“痰”与“毒、热、瘀、虚”合邪,互为因果,构成了“毒痰、热痰、瘀痰、虚痰”的复杂病机。

  毒与痰合邪,毒生痰、痰养毒、痰为毒之宅舍,毒痰流布,终使毒邪久驻,难清难愈。热与痰合邪,形成热痰,因毒热交炽而导致湿浊壅塞,酿湿化热,毒热煎熬湿浊成痰,热炽挟痰为患,痰与热胶结,阻滞经络,郁于肝中。痰瘀皆为病理产物,为津血异常所致,津血同源,痰瘀亦同源,二者又相互影响,痰可使瘀难化,瘀又使痰难消,终致痰瘀胶结阻塞为患。虚与痰互为因果,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是气化功能,有形之水在体内蒸化为无形之气敷布于全身,水化气、气化水,全赖元气之蒸化翰旋,元气不足,则水液不得气化,停滞为痰,痰瘀阻滞,久病必虚,故痰与虚可互为因果。